农产品定价权与产量关系探究

2011-10-19 08:47:16 来源:fun88平台网 【 】 浏览:1184次 评论:0
所谓商品的定价机制,就是确定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定价模式;而定价权是指企业对其产品或原料的价格制定拥有主动权,若改变其产品定价或原料采购价不会对供需产生过大负面影响。
在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中,目前主要有两种定价模式:对于存在成熟期货品种和发达期货市场的初级产品来说,其价格主要参考世界主要期货交易所的标准合约价格确定;其他如铁矿石等初级产品价格则多由交易双方每年谈判达成。
目前全球期货交易所上市的商品期货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黄金、白银等金融属性强、避险保值功能强的贵金属;二是以有色金属和原油为代表的工业品,如铜、铝、镍、锌、铅、锡、原油、燃油等;三是农产品,如大豆、玉米、小麦、橡胶、糖、棉花等。就农产品市场而言,对世界粮食饲料、油脂油料和软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的期货交易所,包括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等。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掌控全球农产品市场定价权的交易所存在着以下共同点:
第一,具有定价权的交易所通常历史悠久。比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848年,具有现代意义的标准期货合约及保证金制度都源于CBOT,并且随着大豆相关品种体系(豆油、豆粕等)的完善,以及1984年大豆期权的推出,CBOT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大的全球性大豆期货交易中心。全球大豆的生产商、销售商和加工商在长期累积的集聚效应下,形成了某种交易习惯,他们普遍愿意接受CBOT的大豆报价,将其作为交易的基础参考价格,他们参与芝加哥期货市场大豆远期交割及套期保值的积极性也很高。
第二,具有定价权的期货期权品种交易活跃,交易量庞大。1996年以来,CBOT大豆期货和期权合约的成交量始终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2010年CBOT大豆期货和期权合约成交量分别为3694万手和1004.6万手,分列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公布的世界农产品类衍生品合约交易量排名的第九和第十九位,这说明CBOT市场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大豆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合约2010年的交易总量为3739.4万手,略高于CBOT大豆期货合约,排名第八。两家交易所在国际大豆市场定价权方面表现出的差异,主要是由全球大豆产量和加工贸易分布的不同而导致的。
第三,具有定价权的交易所所属地区通常是相关品种的主要生产或消费地区。当一个地区某种初级产品的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相当比重,从而形成供给相对集中而需求却逐渐全球化的局面,就为该地区的权威性交易所掌控全球商品定价权奠定了现货基础。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棕榈油是全球植物油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在棕榈油的供需关系中,马来西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全球约有20个国家生产棕榈油,但全球棕榈油产量的绝大部分出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1999/2000年度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就已超过1000万吨,后来由于马来西亚适宜油棕树生长的农业耕地越来越少,邻国印度尼西亚大力发展棕榈油产业,两国的产量关系发生变化,2005/2006年度以后印度尼西亚逐渐成为棕榈油的最大生产国。不过,目前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仍在缓慢增长,2010/2011年度产量达到18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近四成,可见马来西亚仍保有棕榈油生产大国的地位。
当然,只是生产大国尚不能构成具有定价权的充分条件,在国际市场上,该品种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也至关重要。例如,中国为全球第一大棉花生产国,但基本上所有自产棉均用于国内消费,因此中国棉花价格无法对全球棉价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ICE棉花市场定价权随其产量份额下滑而减弱
尽管美国棉花产量低于中国,但由于其期货市场形成较早,并拥有较多出口配额,最终奠定了美国在国际棉花定价上的话语权。ICE的美棉价格对全球棉花价格有着较大影响,正是因为这一影响,美国农业部的棉花报告时常会对全球棉价造成冲击。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市场品种定价权形成通常离不开三方面的背景,而棉花的全球定价中心ICE在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棉花主产国,美国的棉花产量占全球棉花份额在2006/2007年度之前一直接近20%,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等国棉花产量的上升,这一比例呈下滑趋势。从下表可以看出,2008/2009年度、2009/2010年度其产量份额仅为12%左右,与此同时,美棉出口量也从2006/2007年度的382万吨高峰逐渐回落,2010/2011年度仅为262万吨的水平。
  美棉产量在全球的份额变化 (单位:万吨) 随着美棉产量的下滑,我们发现ICE棉花期货价格对全球棉花定价的影响力也出现了变化。一般情况下,美国棉花现货出口均以ICE市场价格为基准加上升贴水对外报价,如果ICE市场期价具有较强代表性,则升贴水不会出现过大偏差,但若其代表性下降,则将出现较大的升贴水报价。我们首先选取2008年全年的ICE棉花价格与国内三级棉进口到岸价数据,比较其相关性,发现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67,具有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然后我们再比较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得到两者的相关系数仅略高于0.94,已弱于前期水平。
美国ICE食糖市场定价权弱于其玉米、大豆及棉花市场
全球食糖贸易定价同样以美国ICE市场11号原糖期货价格为基准,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各港口升贴水报价。但在国际食糖市场中,美国参与度并不高,且产量占比远小于巴西、印度及中国,2010/2011年度美国食糖产量在全球的份额低于5%,因此,ICE原糖期价对全球糖价的指引作用明显小于美国在玉米、大豆及棉花等品种上的影响。
2010/2011年度美国各农产品产量在全球的比重
食糖贸易采用贸易商报出港口升贴水之后买家于ICE盘上点价的方式进行,若ICE市场定价权强则升贴水较为恒定,反之则各地升贴水报价将大幅波动。泰国是全球第二大食糖出口国,也是离我国最近的主要食糖输送国,因此我们选择泰国原糖升贴水报价作为参考。2011年2月11日,美国11号原糖指数报收于28.76美分/磅,而当日泰国糖升贴水报价为相对于ICE升水0.5美分/磅,到了4月8日,11号原糖报收于25.04美分/磅,下跌了3.72美分/磅,而泰国糖升贴水却上涨了0.7美分/磅。相反的情况出现在2011年5月6日,ICE11号原糖期价下跌至阶段性低点20.65美分/磅,当时泰国糖升水也仅为0.2美分/磅,随着糖价上扬,到了7月8日,美国原糖指数报收于28.26美分/磅,泰国糖升水则大幅上升至3美分/磅。上述数据说明,ICE糖市对全球食糖贸易定价的话语权弱于CBOT的玉米、大豆及ICE的棉花等农产品。
综上所述,尽管在食糖上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期货市场仍为美国ICE市场,但由于美国食糖产量在全球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因此其他主产国和出口国均有自己的内在定价机制。
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正逐渐失去其全球定价主导权
在全球棕榈油期货市场,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曾经是影响力最大的市场。在2005/2006年度之前,马来西亚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后来逐渐被印度尼西亚赶超,2005/2006年度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首次超过马来西亚,达到155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随后印尼产量继续逐年大幅增加,而马来西亚的产量却增长缓慢,始终维持1500万—1800万吨的水平,2010/2011年度印尼产量已接近全球产量的50%。
棕榈油是BMD最重要的商品期货品种,目前所交易的棕榈油期货品种包括毛棕榈油和毛棕榈仁油。1980年7月,吉隆坡商品交易所(KLCE)开始营业,上市的首个期货合约就是毛棕榈油期货合约,后因违规被暂停交易,直到1985年毛棕榈油期货才重新开始交易。2001年12月28日,BMD开始采用电子交易方式进行毛棕榈油期货交易,即我们所熟悉的BMD毛棕榈油期货合约。由于马来西亚期货市场上的棕榈油期货早已奠定其定价主导地位,因此,即使印尼产量赶上马来西亚产量,也难以撼动BMD对全球棕榈油定价的主导权。
我国是棕榈油纯进口大国,从BMD市场价格走势对我国进口到岸价的影响变化,可以观察出BMD定价权的变化。我们选取2007年以来我国进口棕榈油的成本数据及BMD毛棕榈油期货价格数据,对之进行相关性计算,结果显示,从2007年至2011年,BMD报价与我国棕榈油进口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9、0.9797、0.9559、0.9556和0.9262,可见两者间相关关系呈逐年减弱的趋势。这也验证了马来西亚在棕榈油产量份额日益下滑之后,正逐步失去其对国际棕榈油价格的绝对主导权。
印尼、马来西亚及全球棕榈油产量变化(单位:千吨)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仅有传统交易市场且交易较为活跃,但其国内产量无法支撑其品种定价话语权,这样的市场所发挥的价格发现功能将受到限制;二是某商品本国产量的绝对数值很大,但在全球所占份额逐渐减小,这样的市场价格对全球定价的影响力也会出现减弱迹象。
当然,市场所在国产量所占全球产量份额仅是农产品定价体系中一方面的决定因素,并不代表某品种的价格发现功能完全由最高产量国的市场所决定。除此之外,市场形成时间及知名度、交易机制及合约活跃度、市场所在国生产和消费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比情况均对定价权产生影响。
世界大豆产量分布图 商品的产量及消费量在全球所占权重影响着定价权的权重,这意味着我们在进行基本面分析时,要关注供给构成及需求构成的变化。以大豆市场为例,传统的主产国及消费国——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对世界大豆价格具有重要影响,在分析大豆市场走势时,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这四个国家。
印度大豆在世界大豆产量中的占比 不过,近年来印度大豆产量及需求量上升,对大豆定价权的影响力逐渐加大。2001年至2010年,印度大豆产量从500万吨增长至1000万吨;在产量上升的同时,印度大豆需求量也在上升,2001年至2010年印度大豆需求量年均增长9.9%。在供给及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印度在大豆市场定价权中的权重也会有所上升。
我来说两句 不管本信息如何,都邀请您在下面说几句...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